“作詩能抒發(fā)情感,此詩名義上是在頌牡丹,實則是表明自身之抱負。故而與天地產生共鳴,得到天地力量加持,其自身才氣便漲了三成。”見到李隆基面露疑惑,王曜景便解釋道。
這青年這么急切的希望表現自己,當然是希望出人頭地。這最后一句“雅稱花中為首冠,年年長占斷春光”,直抒胸臆,彰顯了他希望為人中魁首的愿望。
正是因為他情與意合,所以眾多牡丹頓首,助其一臂之力。
天下人都是剛剛接觸到才氣,對于才氣的具體用途不怎么了解。聽到王曜景這般解釋,才恍然大悟。
李隆基點了點頭,倒是有些艷羨。他本人就愛好詩詞文章,自然也想如這些書生一般,出口吟誦詩詞,則有異象顯現。但奈何皇帝無法修行道法,也沒法修行儒術,只能干瞪眼了。
在這少年之后,其余諸人也紛紛的上前吟詩,一時之間,長安城的牡丹接連綻放,異香籠罩長安城,將此地襯托的猶如夢幻之境。
那些并未獲得才氣的儒生也不甘示弱,同樣提筆吟詩,一首首名篇在今日被寫下。等到他們獲得才氣,恐怕這些詩篇都能綻放出無量光輝,震動天下。
長安城內,依舊沉浸在熱鬧中。
卻無人發(fā)現,一片暗色的煙云,悄然飄散而來,籠罩在長安之外。
因圣廟的緣故,長安城始終籠罩在一片燦爛光輝中,黑暗無所遁形,這團煙云也不敢進入其中。
“理學學說?這個李從善怎么會有如此才華?先是開辟了道門全真一脈,又給儒門打開了新天地。原本我還以為他不足為慮,但現在,恐怕要先下手為強了。”在黑暗之上,一道裂縫若隱若現,好似隱藏著無盡的邪意。
裂縫中的存在,已經對王曜景產生了殺意。
眼看著這一場狂歡就要落下帷幕,李隆基忽然提議,“聽聞先生一首絕句,令酒水至今不絕。今日適逢牡丹盛會,先生難道不留下一首嗎?”
旁人也安靜了下來,是啊,他們就算能寫詩,那也是米粒之光。這位開創(chuàng)了儒家新道路的圣賢,也有詩名在外,若能得見其現場寫詩,便是死也無憾。
王曜景本想推脫,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光輝形象,略一沉吟還是答應了下來。
雖然他沒有詩才,但他好歹也是經歷了那么多朝代,唐詩還是看過不少的。現如今剛剛踏入盛唐,許多著名詩人的名篇還未出世,也不妨礙他抄襲了。
“庭前芍藥妖無格,池上芙蕖凈少情?!边@前兩句辭藻清麗,尚算是佳句,但相比起不少詩人的詩篇卻并不如何驚艷。
今日書寫牡丹的人太多了,其中不乏名滿天下的大才子。畢竟長安為國都,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想再此地一展手腳。
王曜景吟誦出前面兩句,頂上的才氣微微升騰,異象還沒有之前那青年的詩篇絢爛,這令不少人有些失望?;蛟S這位圣賢不愛這等艷俗之物,所以詞句才如此普通?
“唯有牡丹真國色……”只是,當王曜景繼續(xù)吟誦下去的時候,便見到他身上的才氣突兀升起千丈高,猶如一道光柱,光柱直接擊穿了遠處的黑暗,與天地相接。
“啊……”在黑暗之中,有一聲凄厲的慘叫聲音傳來,不過,因為長安城內太熱鬧了,這個聲音一點不明顯。